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劉杰)悠悠民生,健康為大。偉人故里韶山推動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康理念從傳統醫療服務范疇躍升為城市整體發展的核心戰略,把“人人為健康、健康為人人”的健康觀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實行“景城鄉一體、主客共享”,以系統思維構建健康治理版圖,以全民健康指數提升群眾幸福指數,讓健康生活“飛入尋常百姓家”,繪就了一幅紅色文化與綠色健康交相輝映的民生畫卷。
“我的韶山行”紅色研學活動。
優化健康服務,夯實健康生活保障“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是深化醫改的主要目的之一”,韶山市衛健局負責人介紹,通過學習借鑒三明醫改經驗,建立了由市人民醫院牽總、疾控中心協同,鄉鎮衛生院為分院、村衛生室為網點的緊密型健康共同體,形成了上下聯動、醫防協同的健康服務體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評價位居全省前列,醫改工作經驗還在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作典型推介。要讓群眾就醫更方便,必須把優質醫療資源沉下去。韶山市人民醫院選派了4名骨干力量到各分院擔任“第一書記”或院長,選派了10名有高級職稱的專家每周到各分院坐診幫帶,安排了53名專科醫生加入家庭醫生團隊,并統一了健共體藥品目錄。家門口有“醫”靠,老百姓看病更放心,基層診療量占比從2021年的64.48%提高到2024年的70.1%。為讓健康服務更暖心,韶山市由健共體公衛管理中心統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對居民健康實行網格化管理,健康檔案實現常住人口全覆蓋。市衛健局還發動黨員、志愿者、家庭醫生組建“韶小衛”健管家志愿服務團隊,對慢性病人等重點群體定期上門問診、回訪和指導,讓群眾感受到“親人式”的服務體驗。
“韶小衛”健管家志愿服務隊聯合健共體總院醫護人員在小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游客也能在韶山享受“家”一樣的健康服務。景區內建有2個急救站、核心景區10個移動AED點位和4個標準化研學營地醫務室,全程為研學師生和游客健康保駕護航。在景區智慧健康驛站內,剛測完心率和血壓的游客孫奶奶欣喜地說:“有這樣的健康服務,高血壓病人出來玩就放心多了”。這種集體征自測、遠程問診、自助購藥于一體的健康服務驛站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打造健康空間,營造健康生活環境夜幕降臨,天鵝小區周邊的綠蔭步道上,跑步和散步的人流絡繹不絕;健身廣場,跳健身操、打太極拳的除了老年人,許多年輕人也樂在其中;體育公園更是熱鬧非凡……這一幕幕健身場景映射的是群眾對健康生活的追求。韶山市堅持以全民健身促進全民健康,建成覆蓋城鄉的全鏈條健身體系,村健身廣場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覆蓋率均達100%,居民經常參加鍛煉的人數占比40.5%,紅色馬拉松、“薪火傳承·中國健康跑”等賽事活動還吸引了眾多游客慕名而來。
健康主題公園全面免費對外開放。
環境與健康息息相關。韶山市委、市政府把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作為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城鄉飲用水監測合格率均達到100%,空氣優良率達到92.9%,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國綠化模范市、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市、全國村莊清潔行動示范市,生態宜居的環境為全民健康筑起了一道道堅實屏障。倡導健康文化,培養健康生活習慣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應從細節抓起。韶山市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建設,持續推動“文明餐桌、公筷行動”進社區、進景區、進食堂、進餐飲店,這種健康的用餐方式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肯定。這是該市實施健康韶山行動的一個縮影。從健康小屋到衛生廁所,從合理飲食、規律作息到心理調節,健康生活習慣通過健康行動傳導到了群眾生活的點點滴滴。培養健康生活習慣,還得讓群眾知道自己才是健康的主人。韶山市整合融媒體中心平臺,建立了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傳播機制,與各類健康講座、宣傳欄、愛心義診活動等平臺載體一起組成了線上線下傳播矩陣,推動健康知識走進千家萬戶,綠色健康生活方式已成為全市人民的共識。健康不僅是一座城市品牌的內涵,更是一種發展理念的體現。未來的韶山,將以“率先實現人人享有全生命周期安全有效便捷的高質量健康服務”為目標,全領域完善健康政策,全方位提質健康空間,全鏈條優化健康服務,全過程涵養健康風尚,努力打造更具魅力的紅色之城、宜居宜養的健康之城。
責編:馬志軍
一審:馬志軍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