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陳凌 姚晶
朝霞漫天,美麗的霞光把安化縣法院平口法庭辦公樓染成金色,墻上“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宣傳標語醒目動人。
平口,位于三市三縣交界之地,因地處平溪入資江口而得名,是資江中游的一個渡口小鎮。
近年來,平口法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創建全國“楓橋式人民法庭”為目標,著力完善多元解紛、提升司法服務,積極推動司法服務融入庫區基層社會治理最前沿,繪就新時代庫區治理新“楓”景。
堅持以民為本
架起司法服務便民橋
“現在開庭!”6月26日上午10時,在安化縣柘溪水庫大壩碼頭,一艘懸掛著“安化縣人民法院水上巡回法庭”牌匾的船上,審判員敲響法槌,宣布開庭審理一起違反安全保障義務責任糾紛案。
巡回法庭即將在柘溪水庫大壩碼頭開庭。
在庭審持續的1個多小時里,審判員仔細捋順案情事實經過,查證相關證據材料,并當庭作出判決。當事人當庭表示不上訴,且認可4000多元的賠償金額。雙方冰釋前嫌,握手言和。“以前遇到事兒,我們都得去鎮里的平口法庭,現在在家門口就能解決糾紛了,確實讓我們方便了不少!”握著審判員的手,當事人劉某表示。
柘溪水庫地處雪峰湖國家濕地公園腹地,山嶺水域交錯復雜,群眾出行主要依靠船只。“過去,柘溪水庫沿岸8個鄉鎮涉17萬余名群眾若要參加訴訟,只能去平口法庭或煙溪法庭。由于交通不便,居住在稍遠鄉鎮的群眾去一趟法庭,往返至少需要花費兩天。”平口法庭庭長肖智明介紹。
“只有我們多跑路,群眾才能少跑腿。”為滿足庫區群眾司法需求,2017年8月,平口法庭柘溪庫區巡回水上審判庭應運而生。法庭干警在柘溪水庫1100余平方公里范圍內駕船開展巡回審判、司法送達、法治宣傳,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成立8年來,巡回水上審判庭辦理案件400余件,以有力司法守護著庫區群眾幸福安寧,當地村民稱它為“水上法庭”。2022年,安化法院又為法庭配置了一輛巡回審判車。從此,平口法庭實現了“水陸兩棲一體”常態化巡回審判。
時光荏苒,平口法庭的辦公條件已煥然一新,司法為民的初心未曾改變。2013年以來,煙溪法庭因轄區居住人口大量遷出,案件數量逐年減少,法庭呈現“空心化”趨勢。為更好匹配辦案任務、服務庫區群眾司法需求,安化法院將煙溪法庭合署到平口法庭辦公,并通過在煙溪鎮設立巡回審判點,定期開展巡回審判。2024年以來,法庭在煙溪鎮開展巡回審判8次。“此舉既解決了法庭‘空心化’問題,又確保群眾訴訟便利。”煙溪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部長廖亞奇表示。
深化多元解紛
共繪基層治理同心圓
“是你們的悉心調解,讓我們兄弟間的親情修復如初,太感謝了。”7月10日,面對平口法庭法官的回訪,村民鄧甲感慨不已。
鄧甲與鄧乙二人是親兄弟。前幾年,兩兄弟因一塊土地的面積產生爭議,吵得不可開交,前前后后調解7次,均未解決矛盾。平口法庭干警得知此事后,主動聯系村委,邀請鎮政府、司法所、派出所干部前往現場,多次組織雙方對話,最終達成調解協議,兩兄弟現場握手言和。
人民法庭處在法院服務群眾訴訟的最基層、最前沿,是及時有效防范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道防線。平口法庭持續深化“抓前端、治未病”工作思路,主動融入基層治理,探索構建“法庭+”多元調解機制,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訴前化解、實質性化解。
對當事人進行回訪。
?法庭建立健全由鄉鎮政法委員、法庭庭長、派出所所長、司法所所長組成的“一委三長”即時溝通機制,對潛在糾紛苗頭第一時間介入;加大人民調解員培訓力度,進一步提升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效能。每起案件立案時即進行風險預警,引導當事人理性維權。設立全院首個心理疏導室,做好心理疏導個案的檔案管理和案件信息記錄,助力服判息訴。
與此同時,法庭著力推動構建協調聯動治理體系,充分利用網格化管理機制平臺,發揮網格員、特邀調解員作用,推動“一庭兩所”轄區治理信息共享和“庭所聯動”,促進基層糾紛源頭實質化解,推動多發性、爆發性、群體性糾紛及時聯合化解。聯合成立“平口紅”法律志愿服務分隊,定期召開糾紛隱患排查會議,研判風險等級,分類開展處置,共同做好前端化解、綜合治理工作。引導“五老”主動作為,參與社會治理,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
統計顯示,2024年以來,平口法庭通過訴前預防機制,立案前化解矛盾117起,協調解決執行問題43個,轄區未發生涉訴信訪案件。
主動履職盡責
當好鄉村振興護航者
“老李,茶樹修剪得怎么樣了?”“早弄完了,正在除草松土。”6月17日,平口法庭法官走進唐溪茶場,開展法律服務進企業活動。
看到法官來了,種茶大戶老李放下手中的活計迎了上去。從上半年茶園收成,到茶園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老李和法官們談個不停。
“多虧你們及時調解,不然兩家的茶園都要荒了。”提及兩年前與老王的一場糾紛,老李感激連連。
2023年5月,老李因茶園修路與相鄰茶園的老王發生爭執。雙方互相阻攔對方繼續種茶,鬧得不可開交,各方親友也紛紛加入其中,一場風波愈演愈烈,村委會及時與“水上法庭”取得聯系,尋求法律支援。
法庭干警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既講《民法典》相鄰關系規定,又算經濟賬,最終化解了糾紛,有效防止了矛盾激化和各方損失的擴大。
在服務保障鄉村振興中,平口法庭始終堅持以服務發展為己任,不斷延伸司法服務觸角,打好護航發展主動仗。
“水上法庭”堅持“問需于企”,主動對接庫區沿岸的茶場、茶企,了解企業司法需求,加強企業法律指導,全力化解承包、銷售糾紛。編印發放普法宣傳冊,持續推進普法宣傳,創新形成“實地走訪+普法宣講+法律服務”的閉環助企模式。
為助推司法服務融入基層治理,法庭推行“黨小組建在審判團隊上”,黨員帶頭解紛;聯合多部門打造法治文化長廊,開展送法進校園等活動50余次,培育“法律明白人”,法治浸潤鄉風文明。
柘溪庫區風景秀麗,青山綠水旖旎環繞,人居環境與自然環境渾然天成、交相輝映。立足環境資源審判職能,平口法庭始終堅持把加強庫區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司法保護作為法庭工作的重中之重。法庭干警依托“水上法庭”定期或不定期對生效裁判執行情況進行實地勘查,了解恢復情況、強化執行效果。多形式開展生態主題宣傳、以案普法,引導群眾增強法律意識,樹牢法治觀念。近年來,平口法庭累計增殖放流魚苗7萬余尾,開展水上巡河護河活動30余次,開展各類集中普法宣傳活動50余次,推動生態司法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植根基層沃土,方能枝繁葉茂。平口法庭正不斷深化“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緊扣創建目標,強化多元共治,優化司法服務,著力將其打造為彰顯司法公信的最前沿、矛盾化解的主力軍、維穩的壓艙石,以司法的生動實踐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責編:劉雙昀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