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九九九九,日韩a级一片,一本精品999爽爽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有限公司,婷婷国产在线,香蕉视频xxx,一级毛片免费观看在线

大數據給校園餐上“保險” 郴州“智慧食堂”:刷臉吃飯,安全看得見
2025-08-09 13:58:23          來源:湖南法治報 | 編輯:李禎媛 | 作者: | 點擊量:14447         

湖南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雷昕 見習記者 劉建軍 通訊員 史訓杰

郴州市蘇仙區湘南中學高三2301班學生家長匡伶俐每個月都會來學校,和孩子一起在食堂吃飯。她說食堂改革后變化很大,不用再排長隊開卡預存伙食費,孩子只要刷臉就能吃飯。

從刷卡到刷臉,不僅是科技的進步,更是監管理念的自我革新。2024年8月,郴州創新試點“智慧食堂”監督管理平臺建設,實現從招標、采購、配送、驗收、結算等全流程監管閉環。用大數據賦能“智慧食堂”監管,守護孩子“校園餐”安全。

今年9月1日起,郴州將在全市市直學校全面推廣使用“智慧食堂”監管平臺。短短一年間,從區縣試點到全市推行,“智慧食堂”監管平臺已在全市多點開花。近日,湖南法治報記者走進湘南中學食堂,親身體驗了一頓“校園餐”,兩葷一素只要7元,飯菜分量多、油水足,新鮮干凈。

湘南中學黨委書記付躍宏在食堂陪餐。

緣起:“校園餐”腐敗暴露監管漏洞

“‘校園餐’腐敗問題由來已久。”郴州市紀委監委駐市教育局紀檢監察組組長段旭東告訴記者,“2018年之前,學校都是自營辦食堂,那時的突出問題是學校套取學生伙食費用于吃喝、請客送禮。2018年后,全省學校食堂從自營變成托管。每個縣陸續出現大宗食材采購企業和供餐企業進入‘校園餐’。”

2023年,審計署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營養餐專項整治,查辦“校園餐”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問題。在發現宜章縣營養餐結余資金未及時上報,被挪作他用后,郴州市紀委監委深挖發現存在大宗食材采購利益輸送窩案。對一食材供應商采取了留置措施,并以點帶面掀開蓋子,全面徹查相關學校,追究教育、財政等部門及縣領導責任,共立案審查調查101人。其中,時任縣教育局副局長吳某、總督學楊某因插手“校園餐”管理、收受賄賂被留置。

早在2021年,蘇仙區委巡察發現,蘇仙區某中學存在通過虛構采購單套取食堂資金的問題,該中學分管財務和食堂的副校長、后勤和食堂管理人員等5人被立案審查,問責3人。這是蘇仙區紀委查辦的第一起涉及“校園餐”腐敗案件。

“之前伙食費都由家長預存到學校總務處,不需要上繳財政,由學校自收自支。學校的膳食經費監管是空白,給腐敗埋下了隱患。”蘇仙區紀委監委聯系區教育局紀檢監察組組長李辛芝介紹。

2024年5月,郴州市紀委監委出臺“校園餐”專項整治方案,作為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的重要專項工作,將整治范圍從5個縣營養餐擴展到全市中小學食堂“校園餐”。2024年以來,全市共查處涉“校園餐”案件183件408人,留置12人,清退及收繳違法資金2470.5萬元,推動整改問題695個。

針對查處“校園餐”案件暴露出來的問題,宜章縣紀委監委向縣教育局下發了紀檢監察建議書,要求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并就吳某、楊某案在全縣中小學校召開警示教育大會,重新修訂了21條食堂管理制度辦法。

為規避“校園餐”招投標領域腐敗問題,宜章縣學校食堂由承包改為自營。由縣教育局統一采購招標,簽訂框架勢協議,不同商家比選。“縣教育局把2026年學校食堂采購招投標從招服務改為直接招產品,不再由商家組織全部貨源。將一個標段拆分為大米、肉、蔬菜3個包,每個包全縣分4個片區。將5600多萬元的采購經費拆分為5個包,降低廉政風險。”縣教育局副局長范志暉介紹。

“整個招投標過程為避免圍標串標,教育局不再參與招投標。委托第三方代理公司發包,教育局不再擔任評委,避免領導說情打招呼,斬斷利益鏈。對于營養餐結余資金,教育局也不再進行二次分配。上年度的結余資金直接用作下一年營養餐改善計劃,從政策層面杜絕挪作他用。縣紀委將對所有學校的膳食經費管理進行審計。”縣教育局學生資助股長譚仕華說。

試點:蘇仙區創新打造

“智慧食堂”監管

去年2月,蘇仙區第一職中案發后,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肖康華認識到,要想辦法堵塞行業監管漏洞,從源頭上規范膳食經費管理,防范化解風險隱患。

針對專項監督和案件查辦中發現的部分學校食堂食材采購招標準入把關不嚴、財務管理不規范、食堂衛生和食材質量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蘇仙區紀委監委以案促改促治,率先在全市創新推動建立了“蘇仙區‘智慧食堂’監督管理平臺”。

“剛開始搭建平臺時,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學。書記就帶頭去各學校走訪調研,征集大家的想法,跟平臺開發公司一點點完善開發需求,比如健康證的問題、索票索證比較難規范、食材占比控制不了等,最終用集體智慧共同開發完善了平臺建設。”李辛芝回憶。

2024年8月,“智慧食堂”監管平臺搭建好后,在湘南中學率先試行。使用“智慧食堂”監管平臺后,學校只能在平臺下單采購。區政府通過公開招投標選取供應商,從源頭規范供應商管理。供應商根據學校市場詢價和采購需求進行食材商品采購,供貨時確保供貨單、質檢報告單和票證齊全。市場監管、衛健等部門對供應商提供的食品價格、品類進行監管。

此外,蘇仙區紀委監委督促區教育局為各學校食堂開立了對公賬戶,實現了學生膳食費用的直接扣費模式,確保所有資金直接進入食堂對公賬戶,并在平臺上實時顯示。平臺還具備自動統計功能,能夠精確計算出每月、每學期的食材成本,確保學校采購食材的經費不低于學生伙食費的75%,從而保障了學生的飲食質量。監管部門只需在后臺查看資金流水、食品安全、供應商管理等是否有異常,避免了多頭監管、重復檢查。如果食材采購支出沒有達到75%,或食堂工作人員健康證快過有效期了,數據將會標紅預警,學校可提醒對方及時補辦,調整采購支出。

郴州市紀委監委駐市教育局紀檢監察組組長段旭東一行到市十五中學檢查食堂工作。

  “智慧食堂”監管平臺對校園食材的來源、采購、配送、消費、收支、結算等關鍵環節全流程進行全周期閉環監管,打造了過程可見、信息可查、結果可溯、價格可比、預警可達的校園食品監管體系。在湘南中學試運行后,得到了學校、家長、學生和相關職能部門的高度認可,目前該平臺已在全區28所中小學校食堂全面推行。

“原來的學生伙食費采取預收制。3000個孩子每人首月預存500元,膳食費預存150萬元,食堂賬戶1年流水近千萬元,學校自收自支管理,存在資金安全隱患。”湘南中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魏建春直言,“現在學生刷臉吃飯,綁定的家長銀行卡實時扣款,直接轉到學校食堂對公賬戶。食堂每筆開支都必須通過平臺和食堂專戶支付,資金進出形成監管閉環。真正實現操作者省心、學生吃得開心、管理者安心、家長更放心。”

求變:農村學校開設

“智慧食堂”對公賬戶

去年5月以來,郴州市北湖區紀委監委牽頭抓總在全區開展“群腐”集中整治,由區教育局組織中小學進行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專項自查,發現普遍存在農村學校食堂沒有對公賬戶的問題。            

農村學校只能開設一個行政對公賬戶,單獨開設食堂對公賬戶有政策障礙。在北湖區委區政府調度下,區教育局通過銀行在建設機關智慧食堂基礎上,依據2024年《關于進一步嚴格執行市域內公務活動“零接待”的通知》《郴州市公務活動“零接待”實施辦法》的要求,把“機關智慧食堂監管平臺”延伸到學校,在10個沒有食堂對公賬戶的學校開設了食堂專戶,并分設老師和學生兩個子賬戶,實現了老師和學生的消費分離,解決了學生伙食費監管問題。 

食堂對公賬戶問題解決后,北湖區確定了2個鄉鎮學校試點“智慧食堂”監管平臺建設。平臺試點運行平穩后,2024年10月將該平臺推廣到其他8所鄉鎮學校,通過走訪政府相關部門和學校領導及食堂管理人員,廣泛了解各方需求制定了系統研發框架,確定了食堂安全管理、采購管理、收支管理、會計核算4個功能模塊,定期更新完善系統功能模塊。

“‘智慧食堂’監管平臺建設對農村學校來說,是完成了從0到1的突破。”萬華巖中心學校教師劉俊介紹,“以前農村學校食堂沒有統一的管理標準。比如進貨臺賬,原來只是做了紙質臺賬,記錄食品保質期、生產日期,蔬菜和肉類未建臺賬。使用監管平臺后,采購管理模塊設置了必填項,食堂采購品都錄進了系統。生產日期、保質期、數量、規格、單價等信息都須導入,有效避免了事后補單、平衡造假等情況的發生。數據導入后學校沒有權限刪除,切實保證了真實性和安全性。”對于農村學校食堂的做賬問題,監管平臺也提供了解決方案。監管平臺設置了食堂記賬模板。食堂收支明細錄入系統后,監管平臺聯動會計功能模塊,自動生成憑證、收支表和資產負債表。學校只需導出數據直接打印上交區教育局。只要食堂各項開支嚴格按照發票金額通過銀行轉賬,對賬就不會有誤差。食堂消費的伙食費,次日也會自動打入學校對公賬戶,不需要再進行統計核算。

“有了‘智慧食堂’時時監控預警提醒,我再也不用擔心被騙和學校食堂虧損辦不下去了。”萬華巖中心學校黨支部書記陳國打趣地說。今年3至4月份,學校食堂購買豬肉比較多,食材采購支出四五萬元,占比超出百分之百,虧本運營。平臺預警提醒后,陳國立即提醒食堂采購人員控制采購成本。

推廣:全市推開“智慧食堂”

今年4月,郴州市教育局、郴州市紀委監委駐市教育局紀檢監察組聯合下發《關于在市本級學校試行“智慧食堂監管平臺”的通知》,要求在總結試點經驗、優化系統功能的基礎上,于今年9月1日起,在市直學校全面推廣使用“智慧食堂”監管平臺。

短短一年間,從區縣試點到全市推行,“智慧食堂”監管平臺已在全市多點開花結果。  

7月15日,記者來到市本級“智慧食堂”監管平臺試點學校郴州市十五中學。學校食堂采購負責人曾黎登錄平臺系統進行演示。點擊進入采購大廳頁面,可以看到學校食堂自行招標的3家供應商在采購大廳上架的所有商品。采購人員可每天在這自由選購下單。訂單導入后,供應商根據采購訂單提供采購商品的質檢報告、票據、送貨單,按照配送日期發貨。學校確認票證、食材無誤后再驗收入庫。生鮮等食材電子秤稱重時會自動拍照上傳,對應采購的訂單進行驗收,以最后稱重的重量入庫。

“原本陪餐需要刷校園餐卡,并在陪餐記錄本上記錄意見,有時會存在代陪餐現象。實行‘智慧食堂’監管平臺后,系統錄入陪餐計劃,只有當日值班行政領導本人來刷臉計費后,系統才會自動形成陪餐記錄。”十五中學分管食堂副校長唐國元反映。“陪餐意見反饋功能模塊完善后,陪餐人員可通過手機上傳陪餐意見。監督部門檢查時可用系統進行數據錄入下發整改意見,整改完再線上反饋。”平臺搭建方郴州市某銀行網絡金融部負責人張丹丹介紹。

“所有食堂管理流程會錄入系統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員每天晨午檢、食材留樣、餐具消毒等拍照上傳系統,當天的菜譜進行系統公示。采購的商品價格會有市調價格監測和市均價格監測。教育局和學校等監管部門對采購商品定期做市場調查并錄入系統,學校基于市調價對合同價進行比對調整。”十五中學書記邱正春介紹,學校采購過同類商品的最高價和最低價會自動生成市均價。管理部門在后臺看到不同學校采購的市均價,可進行比對分析提醒。

“目前‘智慧食堂’監管平臺已日趨成熟。食堂工作人員可通過手機拍照上傳食品留樣。未來還將跟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接,將‘明廚亮灶’功能模塊嫁接到‘智慧食堂’監管平臺,兩個系統互聯互通。屆時,家長通過手機就能看到孩子吃的飯菜和食堂后廚操作畫面,就會更放心了。”張丹丹信心滿滿。

責編:李禎媛

一審:李禎媛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

關于我們-商務合作-法律聲明-聯系我們
廣告熱線: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報官網ICP備案號:湘ICP備19000193號-3 版權所有:湖南金鷹報刊社有限責任公司《湖南法治報》 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