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楊冬剛 舒妍 )迷你世界、蛋仔派對等游戲深受小朋友喜愛,許多小朋友為了好看的游戲皮膚不惜瘋狂“氪金”,殊不知不法分子利用這一點,通過“免費送游戲皮膚”等名義,對這些涉世未深的小朋友實施詐騙。導致很多家庭損失巨大,近期辰溪縣檢察院辦理的一起詐騙案便揭露了這一騙局。
今年2月-4月,吳某某等5人多次利用“快手”APP 搜索出“迷你世界送皮膚”短視頻,而后冒充“客服”向該視頻評論區中的未成年人送“皮膚”,之后又假稱其賬號被公安機關凍結無法接受“皮膚”,隨后再恐嚇其稱公安機關要對其父母進行打擊處理來誘使其下載“云閃付” APP,并與該未成年人QQ視頻共享,而后又在視頻共享期間誘騙該未成年人在“云閃付” APP綁定其父母銀行卡,然后再誘騙該未成年人將其父母銀行卡的錢轉入提供的二維碼及銀行卡中。期間吳某等人陸續詐騙小萱(化名,案發時12歲)20余萬元,騙走小藝(化名,案發時8歲)8998元。
兩個未成年被害人中,小藝媽媽在小藝第二次用手機對其掃臉時察覺不對勁,便立即檢查手機,將軟件卸載,發現手機短信有轉賬記錄后馬上報警。而小萱因詐騙分子恐嚇“不照做奶奶就要被警察抓走”,害怕家長發現責怪,一步步深陷詐騙分子騙局,詐騙分子通過QQ視頻通話誘導其用奶奶銀行卡號先后綁定了支付寶賬號、云閃付賬號、多多錢包、抖音錢包,一次次誘導轉賬騙取錢財。
未成年人詐騙的主要手段:
1.免費皮膚“大陷阱”。宣稱免費贈送游戲裝備,再通過“激活費、認證費、驗證費”騙取未成年人錢財,誘導孩子用家長手機進行轉賬操作。
2.紅包返利“殺魚盤”。詐騙分子通過短視頻網站、聊天工具等渠道發布紅包返利虛假信息,誘騙未成年人群,隨后以手續費、轉賬費、紅包費等多種借口來進行詐騙。
3.“防沉迷”騙錢財。以“解除游戲防沉迷限制”為由,通過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騙未成年人獲取其親屬微信或支付寶賬號及支付密碼來騙取錢財。
4.假明星發“假福利”。誘騙未成年人加入粉絲群,以打榜等名義進一步實施詐騙,不法分子常常以加入“明星粉絲QQ群”為誘餌,聲稱完成任務可領取禮品或明星簽名,誘導未成年人進行轉賬或刷單。
檢察官溫馨提醒
網絡世界套路多,未成年人涉世未深,往往容易被騙子的“小便宜”誘惑,淪為騙子的“網絡獵物”自動“上鉤”。面對未成年人接觸網絡越來越多、未成年人詐騙頻發的現實情況,未成年人及家長應當進一步提高反詐意識。
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強對孩子的反詐騙教育,提高孩子的防騙意識和能力;要看管好個人手機和支付賬戶,手機密碼和支付密碼要對孩子保密,關閉免密支付、掃臉支付等功能,阻斷詐騙分子轉賬渠道;要多多陪伴孩子讀書、玩耍,引導孩子少玩或者不玩手機,發現孩子玩手機有異常舉動要及時制止,多一分陪伴就少一分被騙的可能。
孩子們在網絡中不要輕易添加陌生好友和群組,不要輕信故意搭訕的陌生人;不要輕信“免費送皮膚”“大額返利”“收費破解防沉迷系統”等說辭,遇到提示轉賬要及時告知父母以防詐騙;不要隨便掃描陌生二維碼或者點擊未知鏈接;不要隨意向他人透露自己和家人的信息,如家庭住址、銀行卡號、手機號、身份證號等;不要輕信所謂的“官方”,公安機關、司法機關、執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更不會要求轉賬,遇到可疑電話可撥打96110進行咨詢,如遇到詐騙請立即撥打110報警。
責編:李翔
一審:李翔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